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大  2011-04-19  字体:  

  >>南方地区教师招聘 >> 北方地区教师招聘

  >> 西北地区教师招聘 >> 直辖市教师招聘

  >> 教育局招聘 >> 教师面试攻关策略 >> 简历封面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指南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南(试题推荐、专业指导)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一、判断题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P55

  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P3

  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P142

  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P135

  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P136

  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P207

  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P261

  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P250

  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P4

  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P121

  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P165

  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P116

  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P237

  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P139

  22.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P66

  23.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P168

  24.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P173

  25.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P92

  26.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P126

  27.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P249

  28.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P142

  29.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P93

  30.“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P3

  3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P65

  32.定量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P248

  33.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P250

  34.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P245

  3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P14

  3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P118

  39.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P218

  40.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P139

  二、单选题

  1.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内容,这主要体现(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2.“儿童身心发展经历一定时间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3.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

  A、罗素

  B、涂尔干

  C、洪堡

  D、沛–西能

  4.“通过提供言语媒介之外的另一种沟通媒介来澄清观念和情感”可视为“艺术”这门学科的(D)。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观点是由(C)提出的。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

  7.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属于哪一种课程组织形式?(B)

  A、横向组织

  B、纵向组织

  C、心理组织

  D、螺旋式组织

  8.学校管理过程主要包括(A)。

  A、计划、执行、控制、评价

  B、计划、执行、评价、奖励

  C、计划、执行、控制、评奖

  D、计划、执行、实施、评价

  9.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P9

  A、三三分段

  B、4年一贯制

  C、5年一贯制

  D、6年一贯制

  10.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A)。P50

  A、60%

  B、50%

  C、40%

  D、30%

  11.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C)。P83

  A、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2.(A)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P106

  A 、热爱学生

  B、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 、热爱劳动

  D 、热爱教育工作

  13.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B)。P29

  A、20世纪前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C)。P173

  A、任务较简单

  B、教学进度快

  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15.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P219

  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B)。P54

  A、态度和价值观

  B、技能

  C、知识

  D、行动

  1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5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8.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P10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19.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P243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20.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P134-135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1.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P3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22.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D)。P141-142

  A、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C、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D、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P188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24.“六艺”中的“礼”为(D)教育内容。P5

  A、艺术

  B、基础文化知识

  C、文字

  D、政治伦理

  25.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P250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课堂提问

  C、课程结业考试

  D、升学考试

  26.STS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B)。P139

  A、学科本位类

  B、社会本位类

  C、儿童本位类

  D、间接经验类

  27.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B)。P4

  A、唐朝

  B、宋朝

  C、元朝、明朝

  D、清朝

  28.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D)。P122

  A、沉思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冲动型

  29.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P160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30.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B)P57

  A、柏拉图

  B、康德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31.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P24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32.家庭作业的类型有(A)。P192

  A、练习型、准备型、拓展型和创造型

  B、背诵型、练习型、活动型

  C、练习型、诵读型、拓展型和创新型

  D、活动型、练习型、复习型

  33.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B)。P138

  A、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D、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34.多元办学体制的出现,是(A)的结果。P39

  A、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B、学生人数激增

  C、教育经费不足

  D、现有学校办学质量低下

  35.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D)。P86

  A、严复

  B、龚自珍

  C、张之洞

  D、梁启超

  36.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D)。P251

  A、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37.能够传播、整理、延续文化的是(D)。P47

  A、社会经济

  B、社会政治

  C、社会生产力

  D、教育

  38.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D)。P65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评价

  D、教育目的

  39.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或移情理解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A)。P248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40.不符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的选项是(C)。P174-175

  A、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主要的认识任务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教学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

  D、不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选题

  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它们是(ACD)。

  A、外国语学堂

  B、师范学堂

  C、军事学堂

  D、技术实业学堂

  2.关于教育法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P244

  A、能保证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B、能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C、能规范教育领域中人的行为

  D、能调节教育机构与其外部的关系

  3.活动课程的提倡者有(BC)。P137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斯宾塞

  4.关于相对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P250

  A、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B、又称常模参照评价

  C、相对评价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D、百分制是相对评价常用的标准分数之一

  5.学科课程的缺点是(ABCD)。

  A、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B、学习过程的僵化

  C、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D、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

  6.纸笔测验中的客观式题目主要的缺点是(ABC)。P258

  A、从应答中看不出被试答题的思路

  B、试题编制比较费时费力

  C、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D、答题易受被试文字表达能力影响

  7.美育的基本任务是(ABCD)。P90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

  B、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C、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

  D、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基础有(AB)。P23

  A、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政治学

  9.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ABC)等活动。P169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10.以下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是(AB)。P69-71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凯兴斯泰纳

  11.以下属于智力活动的是(ABCD)。P176

  A、观察

  B、思维

  C、记忆

  D、想像

  12.泰勒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主要的优点是(ABC)。P145

  A、逻辑清晰

  B、结构明了

  C、易于理解和把握

  D、利于师生创造性、多样性的发挥

  13.以下属于教师教学辅助行为的是(ABCD)。P168

  A、激发动机

  B、教师期望

  C、课堂交流

  D、课堂管理

  14.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BC)。P108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15.关于德育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P220-222

  A、运用说理教育法,要注意教育应有针对性,真实性和民主性

  B、运用榜样法,要注意榜样要有真实性、先进性

  C、运用实际锻炼法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明确目的

  D、运用陶冶方法,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修养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16.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P119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C)。P250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

  D、期未考试

  18.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P138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9.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年龄特点,其表现是(ABC)。P200

  A、不稳定性,容易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B、形象性,主要是具体形象的理想

  C、幻想性,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考虑不多

  D、思辩性,通过复杂的逻辑思维来建构理想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AD)。P210

  A、基本要求

  B、基本方针

  C、基本规律

  D、基本准则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