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大  2011-04-19  字体:  

  >>南方地区教师招聘 >> 北方地区教师招聘

  >> 西北地区教师招聘 >> 直辖市教师招聘

  >> 教育局招聘 >> 教师面试攻关策略 >> 简历封面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指南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南(试题推荐、专业指导)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P5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P120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P111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P76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P174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P2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P117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P249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P161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P3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P150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P27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P51-52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P176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P174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P122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P209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A、天文学习

  B、技术学习

  C、儒家经学著作学习

  D、“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培养新教师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C)。P117

  A、离职培训

  B、反思性教学

  C、导师指导

  D、自我探索

  4.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的(C)传统使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的特点。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6.(D)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7.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C)原则要求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8.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学力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9.“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在(B)中首次提出的。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D)。P3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洛阳市

  D、成都市

  11.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D)。P50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D)。P82

  A、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13.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P101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14.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A)。P87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5.有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称作(A)。P122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发散型

  16.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P144

  A、(美)杜威

  B、(美)布鲁纳

  C、(英)L–斯腾豪斯

  D、(美)R–泰勒

  1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是(A)。P201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理想教育

  D、道德教育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P110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P197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20.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人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P63

  A、压力指标

  B、状态指标

  C、响应指标

  D、信息指标

  21.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P85

  A、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2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C)规律。P207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P136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实践性

  24.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A)。P116

  A、班集体的培养

  B、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2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P137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6.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是(A)。P198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7.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P4

  A、天文学习

  B、技术学习

  C、儒家经学学习

  D、“射”与“御”学习

  2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P242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29.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A)。P123

  A、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获得公正评价权

  C、获得学金权

  D、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30.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C)。P246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D)。P61

  A、童年期

  B、婴儿期

  C、乳儿期

  D、幼儿期

  3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P4

  A、转相传授

  B、导生制

  C、自我进修制

  D、合作教学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P104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34.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P86

  A、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强调“明人伦”、“明礼”

  C、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3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7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6.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B)。P120

  A、华生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37.“教学相长”最早出现于以下哪一部教育著作(C)。P26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大学》

  38.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P258

  A、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作出反应

  B、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39.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A)。P201

  A、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40.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P249-250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三、多选题

  1.相对于教会学校而言,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D)。

  A、骑士教育

  B、城市学校

  C、行会学校

  D、宫廷学校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ABCD)。P103-104

  A、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B、对教学内容不断地重新加工

  C、对教学方法不断地重新调整

  D、教师的教育机智

  3.以下哪些教育目的论属于个人本位论(ABC)。P69-71

  A、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哈耶克等人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

  4.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形有(ABC)。P78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

  C、专制主义社会

  D、民主主义社会

  5.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ACD)制约。

  A、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

  B、教师的德育水平

  C、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6.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P183-186

  A、确定教学目标

  B、加工教学内容

  C、选择教学行为

  D、撰写教案

  7.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避免(ABC)。P227

  A、告状式

  B、命令式

  C、训诫式

  D、平等交流

  8.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ABD)等。P5

  A、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B、重视学生自学

  C、课程设置繁重

  D、师生关系融洽

  9.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对前人的科技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有(ABCD)。P222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学生年龄特点

  D、学生个性差异

  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ABCD)。P40

  A、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B、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

  D、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12.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P111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3.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BCD)。

  A、以儿童为中心

  B、其目的是促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

  C、课程组织心理化

  D、按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

  14.以下符合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规律的是(ABCD)。P176

  A、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

  B、已有的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作用于智力活动

  C、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D、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5.品德评价的方式有(ABCD)。P221

  A、奖励

  B、惩罚

  C、评比

  D、操行评定

  16.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ACD)。P6

  A、《大学章句》

  B、《学记》

  C、《中庸章句》

  D、《孟子集注》

  17.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ABCD)。P224

  A、经常性

  B、针对性

  C、多样性

  D、潜在性

  18.“个人本位论”作为一种教育历史遗产,它对当今教育的积极启发意义在于(ABC)。P81-83

  A、教育制度本身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基本人权或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面向学生开展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教育

  C、教育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D、教育应首先满足社会或国家的需要

  19.相对评价通常使用的标准分数有(AB)。P250

  A、Z分数

  B、百分等级分数

  C、百分制分数

  D、五分制分数

  20.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ABCD)。P140

  A、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

  B、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