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三(4)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12-08-07  字体: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E.《教育学》

  2.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E.教学媒体

  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

  B.不可逆性

  C.守恒性

  D.刻板性

  E.抽象性

  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E.整体型

  5.延缓式强化有以下几种类型( )。

  A.即时强化

  B.定时距式

  C.变时距式

  D.定比率式

  E.变比率式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E.获得

  7.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同化原则

  E.练习的原则

  8.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超额学习,如果一名学生背诵一篇短文,背了10遍刚好能回忆起来,那么他应该再背( )遍。

  A.1

  B.2

  C.3

  D.4

  E.5

  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E.隔一天再复习

  10.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11.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

  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E.对动作的记忆上

  12.(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 倾向。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E.人格

  13.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

  A.得到他人认可

  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与他人相接近

  E.观点一致

  14.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E.内在的成分

  15.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确定性

  E.模糊性

  16.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E.复杂性

  17.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E.成就动机

  18.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 )。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E.张华喜欢数学,每天都要学两个小时的数学

  19.根据韦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E.情感

  2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E.资源管理策略

  2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认知策略

  D.计划策略

  E.资源管理策略

  2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可以分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垂直迁移

  E.水平迁移

  23.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E.认知疗法

  24.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5.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E.布鲁纳

  26.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E.准确性

  27.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E.类比思维

  2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A.问题的特征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已有的知识经验

  E.练习时间

  29.马斯洛认为,( )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30.学习“力”这一概念,对学习“重力”产生的影响属于( )。

  A.概念迁移

  B.垂直迁移

  C.水平迁移

  D.一般迁移

  E.具体迁移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是关于__________的论述。

  2.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__________,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4.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__________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___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6.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__________在理解中的表现。

  7.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和__________

  8.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9.依从包括从众和__________两种。

  10.态度的__________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 1.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__________ 。

  1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构成的。

  13.元认知包括两个成分:对认知过程的__________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4.__________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5.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__________予以矫正。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2.按照维特罗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3.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有时候功能固着能够对问题解决起积极作用,有时候起消极作用。

  4.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5.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有的中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就属于直接近景性动机。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学习产生的三个特征。

  3.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简述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

  1.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