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6)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12-08-07  字体: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解析】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因此,答案选A。

  2.ABCDE

  【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因此,答案选ABCDE。

  3.ABDE

  【解析】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因此,答案选ABDE。

  4.D

  【解析】l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在采用标准分数表示智商的正态分布时,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那么个人测验上的原始分数转化为IQ的公式为: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一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因此,答案选D。

  5.ABCD

  【解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因此,答案选ABCD。

  6.A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来的。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因此,答案选A。

  7.C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答案选C。

  8.D

  【解析】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

  9.C

  【解析】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因此,答案选C。

  10 A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命题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因此,答案选A。

  11.B

  【解析】下位学习分为派生性的和相关性的归属学习。派生性的归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且仅是这个观念的一个特例或是先前学过的命题中的一个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并不扩充、限制或改变原有知识的内涵。相关性的归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因此,答案选B。

  12.ABD

  【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因此,答案选ABD。

  13.ACD

  【解析】态度结构比能力结构更为复杂,因为前者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因此,答案选ACD。

  14.B

  【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因此,答案选8。

  15.ABD

  【解析】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答案选ABD。

  16.ABCDE

  【解析】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因此,答案选ABCDE。

  17.C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答案选c。

  18.A

  【解析】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因此,答案选A。

  19.C

  【解析】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简称倒“u”型。因此,答案选c。

  20.D

  【解析】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积极的加工,不是简简单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不是从书中寻章摘句或稍加改动,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因此,答案选D。

  21.ABCDE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一些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因此,答案选ABCDE。

  22.A

  【解析】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作出系统解释的是形式训练说。该学说有三个基本观点:(1)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2)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3)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因此,答案选A。

  23.B

  【解析】相同要素说就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因此,答案选B。

  24.C

  【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因此,答案选c。

  25.D

  【解析】题目中所述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因此,答案选D。

  26.ACD

  【解析】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答案选ACD。

  27.ABCDE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因此,答案选ABCDE。

  28.ABCD

  【解析】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中学生观察力又有新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因此,答案选ABCD。

  29.C

  【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应之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么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相反,如果这个反应之后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事件,这个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因此,答案选C。
  30.E

  【解析】当学习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比如质量与能量、需求与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在这种学习中,实际上学习者头脑中没有最直接的可以利用的观念,学习者只能在更一般的知识背景中为新知识寻找适当的固定点。因此,答案选E。

  二、填空题

  1.课堂气氛 2.社会性发展

  3.转化 4.图式

  5.抽象知识 6.心智技能

  7.内化 8.“手段一目的”分析

  9.类比思维 10.外部学习动机

  11.元认知策略 l2.新学材料

  13.阻碍 14.学习迁移

  15.心理健康

  三、判断说明题

  1.答:正确。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2.答:错误。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3.答:正确。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4.答:错误。

  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这一基本论调并不十分确切,因为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

  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5.答:错误。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四、简答题

  1.答: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1分)中学生观察力又有新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1分)

  (2)持久性明显发展。(1分)

  (3)精确性提高。(1分)

  (4)概括性更强。(1分)

  2.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

  (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

  (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1分)

  (4)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

  (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

  3.答:(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2分)

  (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2分)

  (3)学习材料的内容(1分)。

  4.答: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1分)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分)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五、论述题

  1.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1分)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分)

  (2)树立良好的榜样(1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2分)

  (3)利用群体约定(1分)

  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2分)

  (4)价值辨析(1分)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2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1分)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2分)

  2.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2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3分)

  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2分)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2分)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2分)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4分)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