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6)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12-08-07  字体:  

  2012年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仿真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D

  【解析】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因此,答案选D。

  2.E

  【解析】l924年,廖世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因此,答案选E。

  3.C

  【解析】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所以才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因此,答案选C。

  4.A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部分的论述,l8个月~4岁是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因此,答案选A。

  5.B

  【解析】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因此,答案选B。

  6.D

  【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选D。

  7.B

  【解析】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直接的观察学习,即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即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3)创造性观察学习,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组合成新的行为方式。

  因此,答案选B。

  8.ABCD

  【解析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四个: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因此,答案选ABCD。

  9.A

  【解析】’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只能产生一些并列的或联合的意义。如学生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并列结合学习。因此,答案选A。

  10.C

  【解析】模象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结果使学生形成关于现实的模象知觉以及模象的表象。因此,答案选c。

  11.D

  【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凡是靠操作自身的机体来实现的操作技能都属于徒手型操作技能,如自由体操、跑步等活动就属于这类技能。靠操作一定的器械来实现的技能叫器械型操作技能,如打字、单杠、双杠等活动都属于这类技能。因此,答案选D。

  12.ACE

  【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因此,答案选ACE。

  13.D

  【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答案选D。

  14.D

  【解析】态度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因此,答案选D。

  15.ABCDE

  【解析】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因此,答案选ABCDE。

  16.ABD

  【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因此,答案选ABD。

  17.B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因此,答案选B。

  18.A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答案选A。

  19.A

  【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因此,答案选A。

  20.A

  【解析】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答案选A。

  21.DE

  【解析】当人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检测,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就是所谓的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就属于这种现象。因此,答案选DE。

  22.ABE

  【解析】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变量,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它主要包括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陛三个变量。因此,答案选ABE。

  23.ABCDE

  【解析】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因此,答案选ABCDE。

  24.C

  【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因此,答案选C。

  25.B

  【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答案选B。

  26.ABC

  【解析】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因此,答案选ABC。

  27.ADE

  【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因此,答案选ADE。

  28.E

  【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答案选E。

  29.ABCD

  【解析】基克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以下阶段:建立问题表征、搜寻解法、执行解法和评价。因此,答案选ABCD。

  30.ABCD

  【解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四种需要又被称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因此,答案选ABCD。

  二、填空题

  1.学与教 2.学习风格

  3.比纳一西孟量表4.“刺激泛化”

  5.上位学习 6.概念同化

  7.智力技能 8.操作熟练

  9.对偶故事 10.有结构的问题

  11.马斯洛 12.调节策略

  13.重组性迁移 14.强迫观念

  15.非组织化观摩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2.答:错误。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3.答:错误。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4.答:错误。

  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要有部分满足,较高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5.答:错误。

  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四、简答题

  1.答: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1分)

  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1分)

  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1分)

  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0.5分)

  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0.5分)

  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0.5分)、

  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0.5分)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2.答: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2分)

  第二,替代经验。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1分)

  第三,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巩固的。(1分)

  第四,情绪唤醒。班杜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1分)

  3.答:(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1分)

  (2)自相矛盾的情感。(1分)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初中生的热情不稳定,更易产生冲动。(1分)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初中生的友谊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性建立在共同的情感体验、爱好和兴趣上,也建立在个性品质的评估上。(1分)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1分)

  4.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分)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1分)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1分)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分)

  五、论述题

  1.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4分)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分)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4分)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举例说明再给l—3分)

  2.答: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1)焦虑症(1分)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1分)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1分)

  (2)抑郁症(1分)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1分)

  (3)强迫症(1分)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1分)

  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1分)

  (4)恐怖症(1分)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1分)

  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怖。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1分)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人格障碍有许多类型。例如,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人格障碍”这一概念多用于成人,对于11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1分)

  (6)性偏差(1分)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这些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但对这些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7)进食障碍(1分)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1分)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