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师教学交流:谨防重回繁琐分析的老路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09-06-22  字体:  

  曾几何时,繁琐分析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代名词。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厌。早在10年前,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就曾振聋发聩地指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如今,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实实在在促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声光电开始真正为教学服务,动态生成成了新课改亮丽的风景。语文教学开始往本色语文的方向前进,逐渐脱去本不应属于它的非语文的外衣。学生开始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和文本的深入对话中逐步走进文本内核。语文课,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但是,最近笔者参加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却发现,我们在纠正伪语文、泛语文的同时,语文课又出现了新的繁琐分析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一、繁琐分析披上了对话的外衣

  近日,笔者听了我校一位老师上《水》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围绕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精读,和文本深入对话。由于教者在对话的过程中没有重点,把本应精炼的对话嚼碎了。咬文嚼字成了另一种繁琐分析。

  (出示句子: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师:仔细读读这个句子,说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水的珍贵?

  生1:“十公里之外”,可以看出路途遥远,说明水来之不易。

  师:能让大家感受到吗?

  (生重读“十公里之外”。)

  生2:“一个小时”,多么漫长的等待,可以看出人很多。

  师:走了十公里的路,还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水来得多不容易啊!能让大家感受到时间之长吗?

  (生把“一个小时”读得很慢。)

  师:再仔细读读,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水的珍贵?

  生3:我从“一担”体会到,水太珍贵了,每人只能挑一担。

  生4:一个“挑”字,说明每一担水都要挑十公里,水来得太难了。

  生5:“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水流量很小,水很珍贵。

  生6: “一个村子”,说明这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唯一的水源,那里水太少了。

  师:一个“才”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7:我从“才”体会到了等待的时间之长。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水的珍贵吧!

  (生齐读这句话。)

  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追求教学的精细化。以上精读片段,和以前出现的繁琐分析如出一辙。教者虽然注意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但仍然有肢解文本、繁琐分析之嫌。

  部分老师可能认为,精读课文就是带领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深入地和文本对话,也就是逐字逐句地品味、咀嚼,不能错过每一个关键词语。像上例,教者在精读重点句子的时候,就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感受水的珍贵,哪怕一个“才”字也不能漏掉。设计不可谓不精,感受不可谓不深。如果教者能深入研读文本,把重点词语进行整合,选准解读的突破点,不仅提高了精读的效率,而且也把精读引向深刻,避免出现新的繁琐分析的情形。其实,上例的句子,教者可以紧紧抓住“十公里”和“一个小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就一定能感受到水的珍贵。

  二、繁琐的教伪装成繁琐的学

  请看笔者在一次观摩课《月光启蒙》上所见到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对课文的内容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课文的哪几小节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书。)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课文的哪几小节,你又读懂什么?

  生1:我喜欢课文的第1小节,从课文中“暑热散去了,……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我感受到了夏夜生活的美妙。

  生2: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我知道了“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使我……飞向诗歌的王国。”

  生3:我喜欢课文的第5小节,从课文中我知道了“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

  生4:我喜欢课文的第6小节,课文中“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写得太美了。

  生5:我喜欢课文的第4小节,从课文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母亲甜甜的嗓音是那样的美妙。

  生6:我喜欢课文的第2小节,因为文中的歌谣很押韵,读得朗朗上口。

  生7:……

  (学生基本把课文14个小节都汇报了。)

  从表面上看,以上教学过程观念前卫,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者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他们的话语权。我们知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这次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这次课改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努力体验,享受乐趣。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不能以他人的理解来代替自己的阅读实践。从这个角度说,这个教学片断无可厚非。

  实际上,仔细一咀嚼,你会发现,这个片断从教师繁琐地教变成了学生琐碎地学,成了另一种繁琐分析。这暴露出许多老师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他们认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就是要服从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学生想学哪小节就学哪小节,想怎么汇报就怎么汇报,教者不能过多干涉。如果不这样,就不是“以人为本”,就违背了课改精神。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前是教师把课文教碎了,现在则是学生把课文学碎了。

  应该说,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新课改已经到了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让我们对繁琐分析保持高度警觉,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既要堵住教师繁琐分析的路,也要堵住学生繁琐学习的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