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师教育交流:我教学生向“钱”看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09-06-22  字体:  

  一天,我在校门口的文化用品商店里,碰到一名学生在买东西,售货员找给他两角钱,这孩子够大方,连说“不要了”,可售货员是位老人,硬把两角硬币塞在了孩子手里。我眼看着这孩子走到外面,一挥手把两角硬币扔在了路边,我刚想喊住他,他却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想,现在的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连小学生都“视金钱如粪土”了。可这学生的行为,这种对金钱的态度,使我无论如何也乐观不起来。孩子漠视金钱就是在漠视父母的汗水,漠视金钱就有可能助长其挥霍之风,许多孩子成长上的障碍不是缺钱,而是钱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在工作中开始注重指导学生向“钱”看。

  一、指导学生“认识”钱。

  现在的小学生没有不认识钱的,但他们认识的只是面值,知道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于钱是谁挣来的,怎么挣的,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也是导致他们漠视金钱的主要原因。为此,我组织学生去观察父母是怎样赚钱的,付出了多少艰辛。班会上,我与学生一起谈观察父母赚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学生观察父母劳动的过程是不难的。平日里,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为了搞点副业不辞劳苦地翻山越岭……这一切以往被学生所忽略的挣钱过程,如今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小娜谈到她妈妈忍着病痛、顶着烈日到田里锄草的情景时,眼圈湿润了。考试大收集

  从学生的话语中,我听到了收获,听到了他们对挣钱过程之辛苦的感言。我发现,学生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变得懂事了,他们感受到了钱的分量,认识到了钱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了,有节俭意识了。

  二、引导学生会花钱。

  现在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花钱,花了多少,应找回多少,都会算得明明白白。表面看来他们是会花钱了,实则不然。考试大收集 所谓的“会花钱”,应当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买实用之物。而小学生们花钱往往是只凭兴趣。比如看到一种新颖的劣质玩具,一种外表美观、而质量根本不过关的小食品、小饮料之类的东西,他们经常会争着购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更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劣质用品、食品的危害,我在班中开展了“谁会花钱”的系列活动。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日常消费中的种种误区,使学生明白哪些钱是应该花的,哪些钱是不应该花的。同时,我组织学生互相监督,发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学生乱花钱的行为,并及时评比总结。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学生都明白,节约用钱的最好办法不是不花钱,而是会花钱。花钱时不假思索的学生少了,花钱的态度也慎重了,珍惜金钱已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他们的一种观念。

  三、鼓励学生攒小钱。

  随着近几年物价的不断上涨,以角为单位的“小钱”越来越被人们漠视,连几岁的小孩也认为“小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弃之了。为了使学生把“小钱”重视起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储蓄”的活动,号召学生把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零钱和家里被冷落在抽屉里的“小钱”积攒起来,并定期拿到学校来展示、评比。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小钱”,对“小钱”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乱扔“小钱”的现象不见了。许多家长反映,家里的硬币被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硬币在孩子的眼皮底下他们连看都不看。

  在接近学期末的时候,学生把自己的储蓄罐都拿到学校来评比,看到他们爱惜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数一数,那数目也令学生们感到吃惊,一罐罐闪闪发光的硬币,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面对这些“小钱”,我要求学生谈感想、说意见,他们感到:一枚小小的硬币虽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将他们积攒起来,日子久了,就是不小的数目。他们不再认为“小钱”没用了。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许多挣小钱的建议,如卖废品、采野菜等。他们居然想到自己去挣“小钱”了,这项活动的收效远远超出了我所预设的目标。

  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钱观念的缺失和偏离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学生向“钱”看,这绝不是在引导学生拜金,而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